瑞德西韋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首款核准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。雖然未發現對胎兒有顯著風險,但懷孕婦女用藥仍存有疑慮,關鍵在於瑞德西韋對孕婦與胎兒的科學研究仍不足,目前僅建議潛在效益大於風險的情況下才給予投藥。
陽明交大與英國劍橋大學合作的研究發現,瑞德西韋雖然無法通過胎盤屏障,但投藥後在動物體內分解的代謝物GS-441524可以在羊水、胎兒、胎盤中測得。研究團隊在動物模型中發現,瑞德西韋在投藥後40分鐘內可以迅速分解成GS-441524,60分鐘後進入胚胎,半衰期約為2到3小時,估計母體血液中有46%的GS-441524會進入胎兒體內。
蔡東湖教授(左)與英國劍橋大學Jeffrey W. Dalley教授合影
本次研究成果來自研究團隊自行研發的微透析探
彭溫雅醫師(左)將會與蔡東湖研究團隊進行下一階段瑞德西韋的中西藥研究
研究團隊透過自行研發的微透析探針,在懷孕母鼠的血液、胎盤、羊水、胎兒中取樣,並以質譜儀分析藥物代謝濃度,最終發現母體血液中的藥物代謝物,約有71%會到達羊水、46%會達到胎兒、35%會到達胎盤。
藥物雖然有治療效果,但對身體而言仍是外來異物,因此身體會有一連串機制來代謝藥物。以瑞德西韋為例,其活性代謝物是三磷酸代謝物,此代謝是在細胞反應產生,常以及其循環代謝物GS-441524代表。
參與這項研究的,包含傳統醫藥研究所博士生楊淩、碩士生林怡馨、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林麗純研究員,以及英國劍橋大學Jeffrey W. Dalley教授。這項研究已刊登於《刺胳針》(Lancet)旗下的科學期刊《eBioMedicine》。